昆明软佳科技有限公司 KMHIS.COM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使用AI管理规范与要求大全

依据《医疗机构部署DeepSeek专家共识》及国内外AI医疗应用标准编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AI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基本概念与法规框架

法规更新提示

根据2025年最新发布的《医疗机构部署DeepSeek专家共识》及《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2025版)》,医疗机构AI应用管理遵循安全、有效、合规、可控的原则[1]

医疗AI系统定义

医疗人工智能系统是指应用于直接或间接患者诊疗、诊疗支持服务以及医疗运营行政服务的临床、行政及运营解决方案,其采用算法方法(预测性、生成性或组合方法)执行系列任务[3]

管理基本原则

  • 安全有效性原则:确保AI系统安全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 全程管控原则:对AI系统从需求评估、部署实施到运行监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分类管理原则:根据AI系统风险程度和应用场景实行分类管理
  • 可追溯原则:建立完整的AI决策追溯体系,确保决策过程可查、结果可追
  • 透明性原则:向患者和医务人员明确说明AI系统的功能、局限性和决策依据[3]

管理机构与职责

根据[2]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成立AI治理委员会,由临床、信息技术、合规、隐私安全、质量管理等部门代表组成,负责AI系统的统筹管理和监督。

管理提示:AI治理委员会应定期向医疗机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AI系统使用情况、成效及潜在风险,确保AI应用符合机构整体发展战略[3]

AI治理框架与政策要求

医疗机构应建立正式的AI使用政策及治理架构,确保AI系统的负责任使用[3]

AI治理结构

  • 建立多学科AI治理委员会,涵盖临床、IT、合规、伦理、数据隐私等领域专家
  • 明确AI系统审批流程和决策权限
  • 制定AI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
  • 建立AI系统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制度

政策要求

根据[3][5]的要求,AI使用政策应包含:

  • AI系统选择、验证和部署标准
  • 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要求
  • AI系统质量监控和性能评估机制
  • 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计划
  • 应急预案和事故响应流程
  • 伦理审查和患者知情同意程序

伦理合规要求

根据[2][4]的规定:

  • 建立覆盖全流程的合规审查机制,定期审查并及时更新合规策略
  • 成立专门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查AI应用场景中的伦理风险
  • 保障技术应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 遵循公平、无歧视原则,避免算法偏见
治理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基于风险的治理机制,统筹管理第三方、内部开发及嵌入式AI工具。治理团队应配备具备适当技术专长的成员,涵盖临床、运营、IT、合规、隐私/安全、安全/事件报告部门及受影响群体代表[5]

数据管理与质量保障

医疗数据质量直接影响AI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4]

数据质量要求

质量维度 要求标准 监测频率
唯一性 主数据唯一性≥99% 每月
完整性 关键数据完整率≥95% 每周
合规性 符合数据标准率≥98% 每月
同一性 数据一致性≥97% 每季度
时效性 数据及时更新率≥96% 实时

数据治理框架

根据[9]的《医疗机构数据管理能力总体框架》,医疗机构应建立:

  • 数据标准管理体系
  • 数据质量监控机制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度
  •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 数据治理组织架构

数据安全保护

  • 传输与静态数据加密
  • 严格访问控制,基于角色授权
  • 定期安全评估及事件响应预案
  • 数据使用协议界定允许用途
  • 要求数据最小化原则
  • 禁止重新识别去标识化数据集
数据治理提示:医疗机构应构建风险监控预警平台,实时监控数据使用情况,出现异常时迅速响应处置,避免数据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定期进行合规审查,不断优化隐私保护措施,确保数据使用合法合规[4]

AI应用场景与管理要求

AI技术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必须根据临床需求和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

主要应用场景

临床决策支持

  • 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方案推荐
  • 用药安全审查
  • 预后预测分析

医疗文书处理

  • 智能病历生成
  • 病历内涵质控
  • 医学文献分析
  • 科研数据提取

影像辅助诊断

  • 医学影像分析
  • 病灶识别标注
  • 影像报告生成
  • 随访对比分析

运营管理优化

  • 医疗资源调度
  • 病床智能分配
  • 医疗费用预测
  • 绩效分析评估

患者服务支持

  • 智能分诊导诊
  • 健康咨询助手
  • 用药提醒管理
  • 随访计划制定

专科疾病管理

  • 单病种质控
  • 专科诊疗路径
  • 疗效评估分析
  • 并发症预测

应用风险管理

根据AI应用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 高风险应用严格管控:直接影响诊断和治疗决策的系统,需最高级别审查和监控
  • 中风险应用适度管控:辅助临床决策的系统,需定期性能评估
  • 低风险应用基本管控:行政管理和服务支持系统,需基础质量监控

临床验证要求

  • 所有AIAI系统在临床应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
  • 验证数据应代表目标使用人群
  • 验证结果需达到预设的性能标准
  • 高风险AI系统需进行多中心临床验证

质量监控与性能评估

建立AI系统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系统性能持续符合预期,及时发现和解决性能漂移问题。

质量监控框架

根据[3]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对AI系统实施持续质量监控:

  • 追踪结果变化及对照已知标准测试AI工具
  • 建立内部报告系统以识别风险并保障护理质量
  • 采用基于风险的监控方式,优先关注影响临床决策的AI工具
  • 建立向管理层及供应商报告不良事件的流程

性能评估指标

评估维度 关键指标 目标值
准确性 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 ≥95%
可靠性 系统可用性、故障率 ≥99.5%
时效性 响应时间、处理速度 ≤3秒
用户体验 用户满意度、易用性评分 ≥4.5/5
临床价值 诊疗效率提升、错误率降低 ≥15%提升

偏见检测与公平性评估

  • 定期评估AI系统在不同人群中的性能差异
  • 检测和纠正算法偏见
  • 确保AI系统对各类患者群体的公平性
  • 建立偏见识别和纠正机制
监控要求:AI性能可能因数据输入变化、算法更新或工作流程调整而漂移,要求实施部署前验证及部署后基于风险的上下文适配监控。采购阶段应索取验证证据、了解偏见评估情况,并尽可能确保供应商支持针对部署环境代表性样本的调优/验证[5]

安全与隐私保护

医疗AI系统必须确保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隐私保护要求

根据[3][5]的规定:

  • 制定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数据访问、使用及透明度专项政策
  • 向患者说明AI在其护理中的角色,包括数据使用方式及AI如何优化护理服务
  • 在适用情况下,获取患者对使用AI工具的知情同意
  • 对员工的AI使用透明度同样不可忽视

数据安全保护

根据[3]的要求:

  • 所有涉及患者数据的AI应用必须符合健康信息保护相关法规要求
  • 通过现有数据保护策略支持合规,包括加密患者数据、限制数据访问权限
  • 定期评估安全风险以及制定事件响应预案
  • 签订数据使用协议,明确允许用途、最小化数据导出、禁止重新识别身份

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架构要求
  • 端到端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
  • 多层次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 安全审计日志和异常检测
  • 数据脱敏和匿名化处理
  • 网络安全防护和入侵检测

应急响应计划

  • 制定AI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 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流程
  •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培训
  • 建立安全事件复盘和改进机制

实施部署与运维指南

医疗机构部署AI系统应遵循系统化实施路径,确保平稳上线和持续优化。

部署前评估

根据[2][4]的要求,医疗机构部署DeepSeek等AI系统前需完成三大关键评估:

1

医疗需求适配性评估

要求针对不同科室临床痛点定制解决方案,通过深度科室调研,制定个性化AI应用策略[4]

2

数据质量与基础设施评估

强调原始病历数据的专业化清理标注及安全保护,存储部署遵循"患者隐私信息最小化"原则[4]

3

法律法规与伦理风险审查

需建立全流程合规机制,成立专门伦理委员会和法律合规小组,对算法逻辑、数据采集进行全流程审查[4]

人员培训要求

根据[3][5]的建议:

  • 对医护人员及员工开展AI工具使用培训,包括其局限性与潜在风险
  • 基于必要性限制AI工具访问权限
  • 指导员工获取相关AI工具及机构政策的信息渠道
  • 针对不同角色提供工具专属培训,涵盖预期用途、局限性及监控义务

持续改进机制

  • 建立AI系统性能持续监测机制
  • 定期收集用户反馈和使用体验
  • 基于使用数据进行系统优化
  • 建立版本更新和系统升级流程
实施提示:70%的医疗AI试点失败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源于人员与流程挑战。若缺乏正确实施,我们将错失使医疗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世代机遇,更无法为医疗行业服务的每个人实现规模化交付[10]

参考文献

本规范编制参考了以下文献和标准:

[1] 《新标准出台背后,哪些智能化工具正在切实发挥作用?》 行业分析

介绍了2025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变化和具体要求,分析了智能工具在数据处理、医疗质量安全、专科建设和单病种管理方面的关键作用。

[2] 《医院部署DeepSeek专家共识发布》 专家共识

北京日报报道,2025年3月29日发布的《医疗机构部署DeepSeek专家共识》,系统规范了AI在医疗场景的部署流程。

[3] 《联合委员会与健康人工智能联盟发布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国际指南

联合委员会(TJC)与健康人工智能联盟(CHAI)发布的《医疗人工智能负责任使用指南》,提出了AI政策与治理结构、患者隐私与透明度等七大核心要素。

[4] 《医疗机构如何部署DeepSeek?这一专家共识给出参考》 政策解读

健康报对《医疗机构部署DeepSeek专家共识》的深度解读,详细介绍了医疗需求适配性评估、数据质量与基础设施评估、法律法规与伦理风险审查三大关键评估。

[5] 《联合委员会发布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使用新指南》 国际标准

联合委员会2025年9月17日发布的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使用指南,提供了AI政策与治理架构、患者隐私与透明度、数据安全与使用保护等要求。

[6] 《医疗机构部署DeepSeek专家共识》 百科词条

百度百科对《医疗机构部署DeepSeek专家共识》的详细介绍,包括发布背景、核心内容框架、实施动态管理等。

[7] 《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2025版)深度解读》 国家标准

对《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2025版)》的深度解读,包括分级结构优化、新增核心要求、评价方法创新等内容。

[8] 《New Joint Commission Guidance On The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ealthcare》 国际指南

联合委员会人工智能医疗应用指南的英文原文,详细介绍了七大核心要素的具体要求。

[9] 《医疗机构数据管理能力总体框架》 团体标准

T/ZJHIA 19-2025团体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数据管理能力总体框架及评价维度。

[10] 《数字医学会发布新的人工智能实施指南》 实施指南

数字医学会推出的人工智能实施指南,帮助医院和医疗系统制定基于各医疗机构实际需求与能力的AI实施战略。

注意:本规范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而适时修订,请关注最新版本。AI医疗应用管理需遵循《医疗机构部署DeepSeek专家共识》及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最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