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软佳科技有限公司 KMHIS.COM

合理用药规范与要求大全

依据国家最新药品管理政策及合理用药指南编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核心原则

  • 安全性:用药首先考虑安全性,力求在获得最大治疗效果的同时,承担最小的治疗风险。
  • 有效性:选择药物要有科学依据,保证对治疗疾病有效。
  • 经济性:以最低的药物成本,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 适当性:选择适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途径和适当的疗程。

合理用药基本要求

  • 正确的疾病诊断和明确的用药指征
  • 选用药物要有医学依据
  • 了解并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 确定的用药目标和预期治疗结果
  • 选择适当的药物、剂型和给药方案
  • 适当的用药信息告知和患者依从性
  •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注意:合理用药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医师、药师、护士和患者应共同参与合理用药过程。

处方书写与管理规范

处方是医师为患者开具的用药凭证,是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力。处方书写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处方书写基本要求

  • 患者基本信息完整准确: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
  • 药品名称使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
  • 药品剂量、规格、用法、用量准确规范
  • 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 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清晰可辨
  • 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画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处方量控制要求 新规

  • 普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 最新政策
  • 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最新政策
  • 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最多不超过12周 最新政策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按规定执行

处方审核与调配

  • 药师应当严格按医师处方剂量为患者精准调配药品
  • 对门、急诊患者,涉及药品大包装的,可提供药品拆零调配服务
  • 对住院患者,可单剂量摆药的口服制剂要按单剂量调配,注射制剂要按日剂量调配
  • 药师调配处方应当经过审核,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
  • 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
重要:医师要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具处方。不得无适应证开药,不得以单纯增加收入或谋取私利为目的开药,不得利用执业之便开单提成 最新要求

临床用药管理规范

临床用药管理是合理用药的核心环节,涉及药品选择、使用过程监控和用药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

药品选择原则

  • 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
  • 遵循临床诊疗指南和路径
  • 考虑药物经济学因素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特殊人群用药管理

  • 儿童用药:建立完善儿童用药遴选制度,可不受"一品两规"和药品总品种数限制 新政策
  • 老年人用药:考虑肝肾功能变化,注意多重用药风险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权衡利弊
  •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

重点药品管理

  • 抗菌药物: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使用
  • 抗肿瘤药物:根据分级管理目录使用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严格按照特殊药品管理规定执行
  • 中药注射剂: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
  • 辅助用药:规范使用,避免滥用
合理用药示例:
患者:张某,男,65岁,高血压病史10年
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级
处方:
1. 氨氯地平片 5mg × 7片
Sig: 5mg po qd
2. 缬沙坦胶囊 80mg × 7粒
Sig: 80mg po qd
合理点:选择长效降压药,联合用药协同降压,减少副作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必须严格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 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 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 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 严格掌握使用指征,杜绝无指征用药
  •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药物
  •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 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 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进行综合考量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原则

  • 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 清洁-污染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 污染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 手术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
  •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追加一次
重要: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和调整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确因临床治疗需求,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需超过规定的,应当向属地卫健部门备案并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 最新要求

药品节约与资源保护

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机构的法定责任。

药品节约措施 新政策

  • 推行药品适宜包装:针对住院患者采购大包装药品,引导企业按照疗程生产适宜包装的药品 最新政策
  • 药品拆零服务:对门、急诊患者,涉及药品大包装的,可提供药品拆零调配服务
  • 单剂量调配:对住院患者,可单剂量摆药的口服制剂要按单剂量调配,注射制剂要按日剂量调配
  • 药品使用监测:加强近效期药品的监测与调配,避免浪费

遏制药品浪费要求

  • 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具适宜药量的处方
  • 不得无适应证开药,不得以单纯增加收入或谋取私利为目的开药
  • 药师应严格按医师处方剂量为患者精准调配药品
  • 对于品种数多、剂量大等不合理情况每月通报
  • 依法依规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师采取限制处方权,甚至取消处方权等措施

药品流通环节管理

  • 禁止以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
  • 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应当按照经过批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经营
  • 未取得药品零售资质的,不得向个人销售药品
  • 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销售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凭处方销售处方药
政策依据:根据《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最新政策

用药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用药安全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用药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

用药错误防范

  • 建立规范的药品管理流程
  •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 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 规范药品贮存管理
  • 完善用药错误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 医务人员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
  • 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组织救治并报告
  • 定期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根据不良反应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用药安全文化培育

  • 建立非惩罚性用药错误报告制度
  • 定期开展用药安全培训
  • 鼓励患者参与用药安全
  • 建立多学科用药安全团队
  • 定期进行用药安全风险评估
注意: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国家药监局会不定期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临床医师、药师应当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修订内容,在选择用药时,应当根据新修订说明书进行充分的获益/风险分析 最新要求

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

药学服务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保障,包括药物咨询、用药教育、药物治疗管理等多个方面。

药学服务内容

  • 药物咨询: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药物信息咨询服务
  • 用药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提高用药依从性
  • 药物治疗管理: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
  • 药物重整:对患者用药方案进行梳理和优化
  • 药学监护: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药学服务新模式 新政策

  • 药学门诊: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药学门诊,提供药物咨询、药物重整等服务
  • 居家药学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力发展居家药学服务
  • 互联网药学服务:鼓励执业药师以公益服务方式开展线上药学服务
  • 区域审方中心:建立区域处方集中审核制度,依托医联体牵头单位建设区域集中(云)审方中心
  • 家庭药师服务:将药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签约患者提供居家药学服务

患者用药指导

  • 告知患者药物名称、作用、用法用量
  • 说明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 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 指导特殊剂型药物的正确使用
  • 提醒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 指导药品正确贮存方法
政策支持:根据最新政策,医疗机构应当持续提升基层药学服务能力,完善药学人员交流培训机制,推广药学门诊,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药物咨询等服务。鼓励为行动不便但确有需要的重点人群开展居家药学服务 最新政策

合理用药监测与评价

合理用药监测与评价是持续改进用药质量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指标和评价体系。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监测类别 监测指标 参考标准
处方指标 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数 ≤2.8种
处方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 门诊<20%,急诊<40%
处方指标 注射剂使用率 门诊<7%,住院<30%
药品费用指标 药占比 ≤30%
基本药物指标 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50%
合理用药指标 处方合理率 ≥95%

处方点评制度

  • 建立处方点评组织和工作制度
  • 定期对处方进行抽样点评
  • 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和反馈
  • 将点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 对问题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重点管理

药品使用监测

  • 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制度
  • 对使用异常增长的药品进行重点监控
  • 对抗菌药物、辅助用药等实行专项管理
  • 定期分析药品使用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 建立药品使用预警机制
管理要求:医疗机构要将药品采购使用情况作为院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每季度公开药品价格、用量、药占比等信息;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医生进行公示,并建立约谈制度。将医疗机构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排名,考核结果与院长评聘、绩效工资核定等挂钩 最新要求

政策法规与依据

合理用药管理必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确保医疗行为合法合规。

主要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药品管理的基本法律
  • 《处方管理办法》 - 规范处方管理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要求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 抗菌药物管理专门规定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 特殊药品管理规定

最新政策文件 更新至2025年10月

  • 《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实施方案》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2025年)
  • 《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2024年)
  • 《关于取消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和数量限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 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生健康委(2025年)
  •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人纤维蛋白原说明书的公告》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5年)
  • 《甘肃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5年版)》 -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

政策要点解读

政策导向:当前合理用药政策主要导向是:强化药品节约与资源保护、扩大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优化药品使用结构、加强合理用药监管、推进药学服务转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政策变化,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医疗行为符合政策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 《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实施方案》. 2025.

2.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 《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 2024.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修订人纤维蛋白原说明书的公告》. 2025.

4.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甘肃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5年版)》. 2025.

5.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关于取消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和数量限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