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最新政策及行业规范编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工作
国家医保局2025年6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通知》,针对部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虚假诊疗服务、伪造医学文书等行为高发频发等问题,就定点医疗机构规范使用医保基金作出严格规定[1]。
医疗保险管理是指医疗机构按照国家医疗保障政策和相关规定,对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费用结算、质量控制、基金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保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医保管理工作,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医保政策正确执行。
国家医保局聚焦纳入定点、协议管理、退出等关键环节,从三方面明确工作举措[1]。
严把入口管理,确保医疗机构具备提供规范医保服务的条件和能力[1]:
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对各统筹地区医保部门如何综合多种因素确定本地定点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及动态调整提出明确要求[1]。
细化定点医疗机构申报条件,包括按规定使用药品耗材追溯码,严禁医务、医技人员"挂证"行医,影像结果上传调阅等[1]。
规范执行医药服务价格政策,明确了非公立医疗机构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的,执行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的具体要求[1]。
新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设立6个月政策辅导期,对政策辅导期内医保部门需要开展的工作以及政策辅导期内出现违规问题的处理方式提出具体要求[1]。
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定点医疗机构持续规范提供医保服务[1]:
严格监管和退出机制,在《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解除协议情形的基础上,对部分情形进行了细化和延伸,总体符合当前基金监管新形势,有其必要性[1]。
医保支付管理涉及医保基金的使用、结算和监管,是医疗机构医保管理的核心环节。
各统筹地区医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医保待遇政策:
医保类型 | 住院支付比例 | 普通门诊支付 | 大病保险 |
---|---|---|---|
职工医保 | 政策范围内费用支付比例根据医疗机构级别确定 | 个人账户支付或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 | 按规定享受大病保险待遇 |
居民医保 |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2] | 普通门诊年度基金支付限额为500元[6] | 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可提高[4] |
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10]:
各地医保部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如眉山市整合麻醉、妇科、产科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明确医保支付类别[8]。
医疗机构提供医保服务应当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服务质量。
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用耗材管理相关规定:
建立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管理[3]:
做好重点人群住院管理,对落实困难群众就医单独定点,加强对精神疾病、医疗康复病人以及医疗救助对象等特殊群体异常住院行为的监测等提出具体要求[7]。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有效使用。
建立完善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
加强基金收支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基金支出预算,强化预算执行分析,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2]。
对医保基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加强部门协同,强化综合监管[3]:
本规范编制参考了以下文献和标准:
人民日报2025年6月30日报道,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通知》,就定点医疗机构规范使用医保基金作出严格规定。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2025年10月15日发布,明确了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包括待遇保障、筹资标准、基金管理等要求。
山东省医疗保障局2025年2月24日发布,规定了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的实施细则,包括记分管理、登记备案等要求。
眉山市医疗保障局2025年10月15日发布,规范了麻醉、妇科、产科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医保支付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