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流程管理规范
流程规范
患者首次住院时,填写的患者基本信息确认单电脑录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1]。
常规入院流程
病人住院,须持有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署收住院意见的门诊病历、住院证、身份证、医保证及生活必需品到入院收费处办理入院手续[5]。
1
门诊评估与住院决策
就诊病人经门诊医师诊治后需住院治疗的,由门诊医师开具住院证明,病人家属持身份证或医保卡到住院收费处登记窗口办理住院登记手续[1]。
2
住院手续办理
办理住院登记时,请告知工作人员病人的详细信息,以便您复印住院病历时信息准确。请主动出示你参加医疗保险的相关证件办理入院[1]。
3
医保手续办理
办理住院同时办理医保联网手续,未办医保联网手续的,要填写要告知患者,同时做好登记,并负责催其补办。医保患者需上交身份证和医保卡到住院手续办理处[1]。
4
病区接收
入院手续办理完毕后,凭住院通知书,到相关科室、护理站办理入住手续,预交金收据请自己保存好,出院结算时使用[1]。
急危重症患者入院流程
- 危急重症急需住院治疗患者收住过渡病房或抢救室,按照边治疗、边检测原则积极救治[1]
- 患者入院必须办理入院手续后方可入院,急救危重患者,在不影响抢救治疗的同时,尽快补办住院手续[1]
- 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病房医护人员须立即做好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5]
预住院管理模式
针对疾病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经医疗机构综合评估符合住院指征的参保患者,先行办理预住院[2]:
- 在预住院期间,患者完成院前必要的检查检验等项目后,再行办理正式住院
- 预住院期间的门诊检查检验等费用纳入医保住院费用结算
- 预住院门诊检查检验期限最长不超过7(含)天
- 旨在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医疗机构床位使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入院提示:患者再次住院时按住址,身份证号码和关系人查找该患者登记信息,与其核对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1]。
病区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应自觉遵守入院宣教和病房管理制度,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管理,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战胜疾病[1]。
患者行为规范
- 住院病人应遵守病房的作息时间,保持病室的清洁和安静,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得在室内吸烟和大声喧哗[1]
- 禁止使用外接电源和电器,不要随意挪动消防设施,发生火灾时,请立即通知医护人员[1]
- 住院病人不得自行邀请外院医师诊治,不得向医生要求不必要的治疗或指名要药,也不得随意自行用药[1]
- 住院病人未经许可不能进入治疗场所,不能翻阅病案及其他有关医疗记录[1]
- 住院期间病人不得随意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主管医师及护士长批准填写请假条后方可离开,擅自外出者应按自动出院处理[1]
物品管理规定
物品类型 |
管理规定 |
注意事项 |
个人物品 |
住院病人除生活必需品外不得外带其他物品 |
贵重物品自行保管好[1] |
医院物品 |
病房用物不得移出病房或供他人使用 |
损坏公物按价赔偿[1] |
电器设备 |
禁止使用外接电源和电器 |
不要在病区内使用电器[1] |
药品 |
如必须使用自带的特殊药物,应先与主管医师取得联系 |
不私自服用自带药品[1] |
感染控制要求
- 为避免交叉感染病人不得串病房或自行调床。疫情期间不允许探视,固定陪人,服从医护人员的管理[1]
- 住院患者应配合做到不串病室,不互坐病床,传染病房、隔离病房应自觉遵守医院的毒隔离制度[1]
- 患者住院期间原则上不得更换陪护人员。若有特殊情况确需更换陪护人员,请提前通知护士站责任护士[1]
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安全要求
- 禁止使用外接电源和电器[1]
- 不要随意挪动消防设施[1]
- 发生火灾时,请立即通知医护人员[1]
- 住院期间请不要携带生食品以及酒精炉、电炉、电饭锅、卧具等物品进入医院,注意用水用电的安全[10]
安全警示:住院期间病人不得随意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主管医师及护士长批准填写请假条后方可离开,擅自外出者应按自动出院处理[1]。
诊疗服务规范
病房诊疗活动在院长领导下进行,各级人员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进行诊疗工作,为住院患者制定具体可行的治疗计划[3]。
诊疗流程规范
- 医生接到有新入院病人的通知后,及时接诊,危重病人立即接诊,组织抢救[3]
- 做好检查工作,明确病人要求,初步制定治疗方案、饮食和护理原则[3]
- 及时开具医嘱,危重病人、急诊病人一般要求立即开具医嘱,有难以忍受的症状(如剧烈疼痛、呕吐)时要优先予以缓解治疗[3]
- 按照《病历书基本规范》做好记录,与病人或其法定监护人签署《授权同意书》[3]
检查检验规范
所有住院新病人必须完成的基本项目[3]: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
- 所有住院手术病人必须在术前完成以下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乙肝三系、艾滋病、梅毒、凝血谱
- 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增加其他必要的检查项目
核心医疗制度
根据《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4],住院诊疗需严格执行以下核心制度:
三级查房制度
- 患者入院8小时内查房率
-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规范率
- 诊疗时间内不得离开病房
手术管理制度
- 术前讨论完成率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用药用血制度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 临床用血后评估记录率
诊疗计划制定
患者入院后对住院病人做好初始评估工作,明确病人要求,并根据需求在24小时内制定医疗护理计划[3]:
- 每个病人的诊疗需求各不相同,故制定的医疗护理计划应能反映出个性化、客观性及现实的医疗护理目标
- 医疗护理计划应由医生、护士共同制定,必要时由营养、心理、康复医生及其他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 诊疗计划包括:适宜的临床检查,正确的临床诊断,规范的药物使用
- 诊疗计划制定过程中应征询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并向其进行知情同意
患者权益与义务
诊疗活动中心必须尊重和维护病人和家属的权利;严格执行各种谈话、签字制度[3]。
患者权利
- 患者对自己疾病,有知情权,有义务配合医护人员,履行告知和签名制度[1]
- 进行有创检查、治疗前,向患者充分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认可,并保存在病历中[3]
- 如果病人对医院及工作有意见和建议,请书面或口头告知护士长或科主任[1]
- 住院病人可随时对医院提出意见建议,帮助医院改进工作[1]
患者义务
- 病人住院期间应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密切配合并服从治疗和护理[1]
- 住院病人的饮食必须遵医嘱执行[1]
- 住院病人应节约水电爱护公物[1]
- 住院患者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查房和诊疗时间内不得离开病房[1]
探视陪护制度
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使医疗护理工作有秩序的进行[10]:
- 探视患者要规定时间内探视。每次探视不得超过两人,学龄前儿童不得带入病房[1]
- 陪护只限一人,设定换班时间。陪护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照顾患者[10]
- 陪护人员必须遵守院规,听从医护人员指导,不得擅自翻阅病历和其他医疗记录[1]
- 自觉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随地吐痰,不在院内吸烟,不串病房[10]
- 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请严格按照住院探视时间探视,建议使用电话、微信、视频探视[1]
医德医风要求
廉洁行医规定
- 为了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患者及家属不准向医院职工馈赠钱物,或宴请工作人员[1]
- 以上各项患者及家属要认真阅读,请自觉遵守[1]
- 患者不遵守院科室规定应给予劝阻教育,必要时通知其家属工作单位或请有关部门处理[1]
权益提示:患者住院期间如有需求请用床头呼叫与值班人员联系[1]。
出院与转诊流程
患者出院,须由经治医师下出院医嘱,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方可办出院手续[5]。
出院流程
1
出院评估与决策
出院前根据病人临床表现、检查化验结果做一次全面评估。病人符合出院标准,上级医生同意病人可以出院时,主管医生做好出院前各项准备工作[3]。
2
出院准备
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及经治医师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包括:目前的病情;药物的剂量、作用、副作用;饮食;活动;复诊时间;预约等[5]。
3
费用结算
病人出院时,应交清公物,办理医疗费用结算手续并领取出院带药后方能出院。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患者要认真核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联系解决[5]。
4
出院指导
责任护士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指导病人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并协助整理物品[5]。
转科流程
- 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须经主管医生开出病人转科医嘱[9]
- 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与转入科室联系,完成本病区应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及护理文件书写,并通知病人/家属做好转科准备[9]
- 责任护士与转入科室的护士交接病历及药物,待转入科室接收病历并安置好病人,双方在床边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后方可离开[9]
- 需要转科或转院时,经管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转科或转院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做好记录危重病人转运,向转入科室做好交接[3]
转院流程
- 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无法诊治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由主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转院[5]
- 转院必须严格掌握指征,转送途中有加重病情导致生命危险者,应暂留院处理,待病稳定后转院[5]
- 重症病人转院,病人家属应解决好有关护送问题,必要时应由转出科室派医护人员护送,并与被转医院有关人员做好交接手续[5]
- 转院时如患者有需要,可按照相关规定复印带走部分病历资料,不得将原始病历带走[5]
自动出院处理
病情疑难或危重还未康复不宜出院而患者和家属要求出院者[3]:
- 主管医生应把当前的病情,不治疗的为危险性和不良后果详细告诉患者和家属
- 如坚持要求出院者,要谈话并让患者和家属签字
- 因各种原因主动要求转院的病人,由其本人、家属或单位自行联系解决,按自动出院处理[5]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针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制定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4]。
质量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主要内容涵盖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4]:
监测领域 |
关键指标 |
监测要求 |
诊疗时效性 |
患者入院8小时内查房率 |
及时接诊,危重病人立即接诊[3] |
会诊质量 |
急会诊及时到位率、急会诊有效率 |
急会诊后开具相关医嘱的次数占同期急会诊总次数的比例[6] |
手术安全 |
术前讨论完成率、手术安全核查 |
需要手术治疗病例,按照《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手术病人的各项诊疗工作[3] |
用药安全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 |
规范的药物使用,重点包括抗菌药物、肠道外营养、激素类药物、血液制剂和肿瘤化学等特殊药物的使用[3] |
疑难病例 |
高额异常费用患者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的占比 |
对产生高额异常费用患者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的数量占同期高额异常费用患者数量的比例[6] |
护理质量控制
根据患者入院工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7]:
- 床单位及相关物品准备妥当
- 服务主动、热情,使用规范化服务语言,不拖延接诊时间
- 送患者至指定的病床,妥善安置患者
- 监测生命体征规范,记录及时准确
- 入院介绍和宣教详细、全面
- 护理评估准确,护理措施制定具有针对性
医疗文书规范
- 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完成出院记录,对患者此次住院期间诊疗情况的总结[3]
- 出院小结包括: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入院原因、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诊断、出院情况、出院医嘱[3]
- 说明出院带药的药名、用法、剂量,复查的时间[3]
- 患者死亡后,经治医生在抢救6小时内整理好死亡病历,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填写死亡报告单[3]
- 一周内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并及时做好记录[3]
质量要求:各医疗机构要落实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将《监测指标》作为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管理工具,结合本机构实际,建立健全《监测指标》应用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和实施路径[4]。
参考文献
本规范编制参考了以下文献和标准:
[1]
《住院规章制度细则汇总》
政府标准
2024年5月发布,详细规定了住院手续办理、住院流程、住院应知事务、注意事项及患者管理制度等全面住院管理要求。
[3]
《住院诊疗规程》
诊疗规范
漫水河镇中心卫生院2024年4月发布,规定了病房诊疗活动规范、检查检验要求、诊疗计划制定、核心医疗制度执行等诊疗规程。
[5]
《就诊须知及住院须知》
医院制度
兖州区政府办2024年5月发布,明确了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留观制度与服务流程规范。
[9]
《住院须知》
服务规范
弋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12月发布,规定了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服务流程。
注意:本规范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而适时修订,请关注最新版本。住院管理需遵循国家最新标准和规范要求。